蒙德拉内大学农学院升级旱作农业专业 东非联盟破解粮食短缺难题

刘老师 阅读:1 2025-09-21 13:08:13 评论:0

  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的旱作农业实验田里,科研人员正观察耐旱高粱的生长情况,教授若泽・卡瓦略在田间讲解 “根系抗旱基因筛选技术”;国际学生中心的农业沙龙上,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用英语交流 “旱季种植管理” 经验。该校农学院近日升级 “旱作农业” 专业体系,联合东非高校建立粮食安全联盟,成为南部非洲农业研究核心。

  “莫桑比克年干旱天数超 120 天,玉米减产达 40%,专业升级聚焦旱作技术突破。” 卡瓦略介绍,升级后的课程涵盖 “抗旱品种培育”“雨水集蓄技术”“节水灌溉设备维护” 等模块,80% 课时安排在实验田开展。学院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共建 “东非旱作农业联合实验室”,引进基因编辑设备,培育出 3 个耐旱高粱品种,亩产提升至 350 公斤,较传统品种增产 2 倍,已在莫桑比克南部推广 10 万亩。

  科研成果落地带动增收。2024 年牵头的 “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” 获欧盟 200 万美元资助,联合坦桑尼亚、乌干达高校建立 “东非旱作技术资源库”;开发的 “雨水集蓄地膜”,可将降水利用率提升 60%,单亩成本仅 5 美元,已帮助 8000 户农户实现旱季稳定种植。“以前旱季只能让土地荒着,现在用集蓄地膜种高粱,一年能多收 2000 公斤,够全家吃一年。” 加扎省农户曼努埃尔说。

  国际交流与校园生活融合。国际学生中心开设 “旱作技术实操营”,配备 5 名农业专家提供指导,2024 年接收东非国家留学生 70 余人次;与肯尼亚高校开展 “2+2 交换项目”,首批 20 名学生赴肯学习旱作育种技术。每年举办 “农业丰收节”,展示抗旱作物品种与种植技术,吸引农户、企业参与 1.5 万人次。新闻中心推出 “旱作技术先锋” 系列报道,单篇文章阅读量达 180 万。卡瓦略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气候智能农业” 专业方向,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莫桑比克大学中文网